无封面
大模型评测测试集构建技术方案分析
大模型评测测试集构建技术方案分析
基于提供的可研报告(《电网数字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:国网河北电力-2025年数字化法治建设-设计开发实施项目》),该项目聚焦于利用人工智能(AI)和“光明电力大模型”(以下简称“光明大模型”)构建数字化法治平台,包括合规智能问答、态势智能感知、数字化普法展馆、合同智能审查辅助工具箱、案件智能化分析应诉工具箱等模块。这些模块高度依赖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(NLP)、文本生成、知识推理等能力。为确保大模型在法治场景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,报告隐含了对模型评测的需求(如在4.3.2系统开发、4.4技术方案和7估算书中提到的测试工作量),但未直接详述测试集构建方案。下面,我基于报告的核心内容(如数据来源、功能需求、技术路线)和行业标准实践(如NLP评测范式),分析大模型评测的测试集构建技术方案。分析分为整体框架、数据来源与采集、构建流程、评测指标与挑战等部分。
1. 整体框架
报告强调项目以“光明大模型”为核心,结合大数据分析、知识图谱和AI推理,实现法治合规的智能化应用(如政策解读、合同审查、类案推荐)。测试集构建的技术方案应服务于模型的端到端评测,确保模型在电力法治领域的泛化能力。框架设计如下:
- 目标导向:测试集用于评测模型在报告中提到的6大场景(如法律智能咨询、合同智能审查、类案推荐)的性能,覆盖生成任务(e.g., 智能出题、智能建议)、理解任务(e.g., 文本分析、风险识别)和检索任务(e.g., 知识问答)。
- 分层结构:测试集分为基准测试集(通用法治数据)和领域特定测试集(电力合规数据),比例建议为30:70,以匹配报告的电力行业特性。
- 规模与多样性:基于报告估算(如表-3设计开发工作量:需求调研、功能测试),测试集规模至少1000-5000样本(视模块而定),覆盖多模态数据(文本、图像、视频,如数字化普法展馆的文生图)。
- 工具与技术栈:利用报告提到的技术路线(4.4.2:大模型微调、NLP工具),结合开源框架如Hugging Face Datasets、LangChain进行构建。报告中提到的集成(如数据中台、人工智能平台)可支持数据自动化采集。
2. 数据来源与采集
报告提供了丰富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源,这些可作为测试集原料。采集需遵守报告的非功能需求(3.3:数据安全、兼容性)和集成需求(3.2:数据中台获取涉诉案件、政策法规)。
- 内部数据来源(报告2.1-2.4现状分析、4.3.2系统开发):
- 公司规章制度、合规知识库(e.g., 合规智能问答模块:规章制度录入、更新)。
- 历史合同、案件数据(e.g., 合同智能审查:合同文件、审查要点;案件工具箱:庭审案例、证据分析)。
- 员工合规数据(e.g., 员工合规画像:学、考、评、培记录)。
- 普法展馆素材(e.g., 文本、图像、视频素材库:预置素材、用户上传)。
-
采集方式:通过数据中台(集成方式:数据集成,传输频率:每天)自动化拉取脱敏数据;人工补充标注(如报告4.3.1:需求调研报告)。
-
外部数据来源(报告1.3必要性分析、3.1业务需求):
- 法律法规、政策文件(e.g.,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)。
- 行政监管事件、涉诉案件(e.g., 立案信息、裁判文书,通过数据中台获取)。
-
采集方式:服务集成(e.g., 人工智能平台实时对接光明大模型);爬虫或API(如报告4.3.2.2.1:态势感知结果查询),确保合规(报告1.2依据: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)。
-
采集原则:
- 多样性:覆盖报告中提到的多维度(如专业、单位、时间),包括正样本(合规文本)和负样本(风险文本)。
- 隐私保护:脱敏处理(e.g., 匿名化合同金额、涉案方),符合报告4.4.3非功能要求。
- 规模估算:基于表-8功能清单(如5000条普法案例库新增),初始采集10万条原始数据,过滤后构建测试集。
3. 测试集构建流程
基于报告的技术方案(4.4.1系统架构:微服务+大模型;4.4.2技术路线:LLM微调、知识图谱),构建流程采用半自动化方法,确保高效性和准确性。流程分为4步:
- 数据预处理(报告4.3.1:数据库设计、数据字典):
- 清洗:去除噪声、重复(如使用Pandas处理规章制度文本)。
- 分割:按报告功能模块分割数据(e.g., QA测试集从合规问答提取;生成测试集从智能出题提取)。
-
多模态处理:对于普法展馆,结合文生图功能,使用OCR(报告4.3.2.2.5:图片联播导览)提取图像文本。
-
样本生成与标注(报告4.3.2:智能出题、态势分析):
- 自动化生成:利用光明大模型初步生成样本(e.g., 输入政策法规,生成问答对或风险提示;类似于报告4.3.2.1.3:智能出题,选择出题范围自动生成)。
- 方法:Prompt Engineering(如“基于此法规,生成5个合规问答”),生成后过滤低质量样本。
- 人工/半自动标注:法务专家标注 ground truth(e.g., 合同审查:标注风险点位置、修改建议;报告4.3.2.4.2:高频风险识别)。
- 工具:LabelStudio或Prodigy,支持众包标注(涉及用户:省公司法律部)。
-
增强多样性:数据增强技术(如同义词替换、回译),覆盖报告中提到的边缘场景(e.g., 法规变更对比)。
-
测试集分割与平衡(报告4.5.3项目进度:测试阶段):
- 分割比例:80%训练、10%验证、10%测试(报告未指定,可根据工作量表-3调整)。
- 平衡:确保类别均衡(e.g., 合规 vs. 非合规样本1:1),使用Stratified Sampling。
-
格式:JSONL或CSV(e.g., {"input": "法规文本", "output": "解读总结", "label": "准确"})。
-
质量验证与迭代(报告4.3.3系统实施:测试):
- 验证:计算Inter-Annotator Agreement(e.g., Kappa系数>0.8)。
- 迭代:基于初步评测结果(如准确率<90%),补充样本(报告1.4效益:胜诉概率90%以上作为阈值)。
4. 评测指标与工具
报告强调预期成效(如1.4:合同审查时间减少70%、准确率90%),测试集评测需量化这些指标。
- 任务特定指标:
- 生成任务(e.g., 智能建议):BLEU/ROUGE分数(文本相似度)、Perplexity(流畅度)。
- 理解任务(e.g., 风险识别):Accuracy、Precision、Recall、F1-Score。
- 检索任务(e.g., 类案推荐):MRR(Mean Reciprocal Rank)、NDCG(Normalized 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)。
-
多模态(e.g., 文生图):CLIP分数(图像-文本匹配)。
-
整体指标:
- 鲁棒性:噪声测试(e.g., 法规变体)。
- 效率:推理时间<1s(报告4.4.3:性能要求)。
-
偏置检测:Fairness指标(如报告3.1:基层员工合规能力掌控)。
-
工具集成:
- 评测框架:GLUE/SuperGLUE变体,定制为法治基准。
- 自动化:使用code_execution工具(如Python脚本:import evaluate from huggingface_hub)运行批处理评测。
5. 潜在挑战与优化建议
- 挑战:
- 数据稀缺:电力法治数据专业性强(报告1.3:法规查询不便),可能导致测试集覆盖不足。
- 隐私与合规:外部数据采集需严格审核(报告1.2依据)。
-
动态更新:法规变化频繁(报告4.3.2.2.4:政策智能分析),测试集需定期刷新。
-
优化:
- 联邦学习:跨单位共享脱敏数据(报告3.2集成:数据中台)。
- 成本控制:基于表-7/表-8功能清单,测试集构建纳入开发工作量(e.g., 20%时间用于测试)。
- 效益评估:构建后评测模型,提升报告预期的经济效益(如每年节约20万元人力成本)。
此方案紧扣报告需求,确保大模型在电力法治场景下的实用性。如需具体代码实现或外部基准数据集,可进一步使用工具补充。
评论区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~